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力学技术讲堂第43期-余同希教授 “碰撞——理论力学的盲区”线上学术报告会成功举办

来源: 作者: 时间:2021-12-03 

  2021年12月4日15:00,“碰撞——理论力学的盲区”学术报告在腾讯会议平台线上举办,主讲人为香港科技大学余同希教授,报告会由南非科学院院士、力学技术研究院院长、首席科学家孙博华教授主持,线上与线下总计二百六十多人参加本次学术报告。

讲座掠影

报告开始前,孙博华院士对余同希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大家隆重介绍了本次报告的主讲人余同希教授,余同希教授表示非常高兴应孙院士的邀请做这次学术报告。

报告开始后,余同希教授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碰撞实例说明碰撞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普遍性。随后回顾了与碰撞相关的力学史,详细介绍碰撞的力学问题的诞生,发展。然后从对心正碰撞,系统的线动量守恒、恢复系数等方面进行讲解,指出碰撞是理论力学的一个很大的“盲区”。之后,余同希教授重点从撞击力和撞击速度之间的关系,与速度无关的动载系数是否具有合理性;以及恢复系数是否是可以预先确定的材料常数,和撞击速度之间的关系两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对于撞击力和撞击速度之间的关系,与速度无关的动载系数是否具有合理性问题,余同希教授从一维应力波理论,固体力学(变形动力学)、弹性接触力学、冲击动力学等方面进行讨论。此外,余同希教授还特别介绍了孙博华院士对于两个相同的弹性球体动态对压的Hertz解所做的工作,赞扬孙博华院士将Deresiewicz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余教授针对这个问题总结道:最大撞击力是同撞击速度相关的,在一定速度范围内二者是成正比;即使在弹性范畴内,工程师们相信可以用一个动载系数来估计撞击力是缺乏普适性和科学根据的;大部分理工科学生仅仅从刚体动力学中学到碰撞知识,而这点知识恰恰是不完整的,难以解决工程中碰到的问题;不同的学科解释碰撞现象时各作了许多假设,从方法论看互不相同,互不相通的;不同的学科教给我们的碰撞知识往往是互不衔接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

对于恢复系数是否是可以预先确定的材料常数,以及同撞击速度之间的关系,余教授从塑性状态和弹性振动方面进行讨论。随后余教授介绍了有关学者所做的研究。并详细介绍了双质点双弹簧系统的碰撞行为,弹性直杆对于线性弹簧的轴向撞击,弹性直梁对于线性弹簧的轴向撞击、弹性直梁对于线性弹簧的横向撞击、弹塑性圆环对固壁的撞击和反弹、弹性圆环对刚壁的撞击和反弹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并总结恢复系数不是材料参数,它通常随撞击速度的增大而减少,同时与撞击双方在撞击区附近的形貌相关;脉冲形状和峰值力同撞击双方的刚度和局部曲率有关;除了塑性和粘性之外,撞击双方的振动特性对恢复系数有极大的影响;由于质点和刚体过于理想化,理论力学对碰撞的认识存在不足;对于碰撞现象的认知和分析方法,需要通过力学教学传授给学生,并向工程界普及。此外余教授还介绍了碰撞力学在散体的力学行为领域的应用,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思考。

报告结束后,线上和线下参会的同学和老师们积极地与余同希教授进行了与交流讨论。最后孙院士对余同希教授的报告表示了感谢

讲座掠影

主讲人介绍:



余同希:北京大学本科及研究生毕业;英国剑桥大学哲学博士(PhD)。曾先后担任北京大学力学系教授和英国曼彻斯特理工大学(UMIST)机械工程系教授。1995年加入香港科技大学,先后担任机械工程系讲座教授、工学院副院长、机械工程系系主任、协理副校长、霍英东研究院创院院长等职。长期从事冲击动力学、塑性力学、结构与材料的能量吸收、多胞材料等领域的研究,撰写出版了3部科学专著(均有中、英文版)和4部研究生教材。发表学术期刊论文420篇,引用13700次以上。曾长期参与Int J Mechanical Sciences 和Int J Impact Engineering的核心编辑工作。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会士、英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会士。荣誉: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博士(DSc),剑桥丘吉尔学院海外院士、香港科技大学荣誉院士。现为香港科技大学荣休教授。


撰稿人:魏杰

校对:宋广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