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8日14时10分,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举办的“风洞洞体直管道部分的防震和隔振研究项目中期汇报会”在IMT办公室及腾讯会议平台成功举行。南非科学院院士,力学技术研究院院长、首席科学家孙博华教授及IMT全体项目组成员参加了本次汇报交流会。
会议掠影
首先,项目组秘书阎文老师对工作会议程进行了讲解。随后,19级博士研究生宋广凯对项目总体以及项目分工进行了介绍。接着,项目组各成员就已有的成果依次进行汇报。19级硕士研究生李翔结合相关规范对风洞直管道部分支架强度、稳定、抗震验算进行详细的介绍。19级硕士研究生戴远帆分别从数据提取、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结构可靠性检测与鉴定对管道支架进行可靠度等分析。19级博士研究生李权威进行了管道结构时程分析的有限元模拟,详细介绍了有限元模型、地震波的选取、地震反应分析等内容。19级硕士研究生张一运用有限元软件进行了管架的拟静力分析,并提出目前分析中存在的问题。19级硕士研究生刘轩廷提出了新型车轮研究设计并与传统的构型进行对比分析。19级硕士研究生陈品元通过对减隔震技术的背景、原理及已有技术进行详细的介绍,通过有限元分析提出相应的隔振设计。最后,博士研究生宋广凯对即将进行的实验,提出了详细的实验方案以及目前面临的问题,并与项目负责人孙博华院士进行讨论。
项目负责人孙博华院士对项目组各成员所汇报的成果均表示肯定,并提出了指导性建议。首先,我们需要实现计算的程序化,以便在数据变化时能很快得出相应的结果提高效率。同时图表的绘制要更加规范化,通过图表对项目已有结果的进行总结,便于查阅。项目在推进的同时,必须保证所用数据的可靠性,明确数据来源具体出处,确保分析研究的结果可用、可行。基于项目组成员所提出的新构型、新设计,为确保功能的实现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孙院士提出应尽快开展实验并与有限元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在完成项目的同时提高各成员学习研究的积极性。同时,强调在实验应具有安全意识,要遵守实验室安全实验规范,每次在实验开始前进行安全教育,确保安全。
中期汇报结束,孙院士进行了会议总结,指出过去三个月以来在风洞抗震、减震项目组各成员的奋战之下,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这段时间里得到结果的形式主要偏向于设计、模拟及规范的验证分析,同时还有减振、防侧翻等新型设计的构想。但所有这些努力的重心都为了将已有的有限元分析成果转化成一种实物进行实验,以便从实验中获得更加真实的结果,反过来对我们的模拟进行修正、补充。通过今天的汇报,在此对项目组各成员的努力表示感谢与祝贺,这个项目让我们从实战中对减震、隔振的知识进行全面认真的学习与思考,而不是像教科书上那样简简单单的介绍。并且,在实战过程中所面临的还不是一种常规的结构,对于这种非常规结构资料规范的选取应用都需要你们进行认真的思考。你们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知识上和软件技能上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对抗震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这是值得祝贺的。科学研究是需要胆量的,胆量来源于长期的积累。这次项目是一次非常好的“练兵”机会,在即将开始的实验中希望各位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多学、多用,在实践中快速成长。
撰稿人:李翔
校对:宋广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