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秦岭科学论坛第10期-孙博华院士“环壳理论研究110年”学术报告会成功举办

来源: 作者: 时间:2021-05-22 

 

讲座掠影

讲座掠影

2021年5月22日14:30,由我校力学技术研究院主办,学科建设办公室、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土木工程学院、理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结构工程与抗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结构与抗震重点实验室协办的“秦岭科学论坛”第10期之“环壳理论研究110年”学术报告会在腾讯会议平台成功举办。

本次报告会由南非科学院院士、力学技术研究院院长、首席科学家孙博华教授主讲。此次学术报告是为了纪念中国环壳研究第一人张维院士诞辰108周年。IMT全体研究生、国内外多所院校师生参加了本次报告会,线上参会人数达一百多人。

会议开始前,孙院士引用杨卫院士“学术传承与创新同等重要”的观点,指出了学术传承的重要性。怀着感恩之情,孙院士简要回顾了自己的求学经历,其中特别回忆了在清华大学跟随导师张维院士的求学生涯。随后,孙院士详细介绍了张维院士在国内求学、工作到留学英国、德国的经历。紧接着,孙院士抛砖引玉,从生活中的环壳入手,向大家细致的介绍了壳体理论的发展历史。其中,孙院士着重讲解了张维院士在环壳理论发展过程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最后,孙院士分享了自己在环壳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成果,并从几何、材料、环境、变形等方面展望了环壳未来的发展。

报告结束后,大连理工大学郭旭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徐泽远同学,西南交通大学冯志强教授,复旦大学谢锡麟教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秦庆华教授等就报告中的疑惑和感想和孙院士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特别是,哈工大的博士研究生徐泽远向孙院士提问有关变厚度的半球壳振动如何处理,孙院士在回答这个问题前,说你的这个问题的背景可能是有关半球陀螺【即 Hemispherical Resonator Gyroscope (HRG)】,是高精度陀螺仪的核心元器件,徐泽远说是的;然后孙院士介绍了有关的文献和解决问题的建议,这种从提问的问题就能猜出问题真实背景的惊奇是我们第一次亲眼见到,很受教育。之后,孙院士简单介绍了自己也曾研究陀螺和加速度计等高精度力学传感器,并分享了多年前在德国 Karlsruhe 参加导航会议期间与Standford大学的一位教授交流他主持的用当时最高精度的半球陀螺来验证相对论效应的趣闻。随后,IMT研究生们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感想。19级博士研究生宋广凯感谢老师系统的介绍了环壳发展史和对环壳进行系统的展望,这将对今后环壳屈曲分析有些深远的影响;20级博士研究生刘哲表示:老师的报告细致且全面地介绍了环壳理论研究的整个历史脉络,首先且非常重要地提到了1949年张维先生发表的中国第一篇环壳研究论文。我虽然是学习流体的,对壳体的理解较浅,但是我能深刻地体会到老师做研究的方式,对于我们研究生而言,无论我们做什么方向、做什么课题,在做研究的过程中,一定要追本溯源,不断地思考自己研究问题的本源在哪里,一定要读国际上、国内第一个研究该问题的论文和专著,同时要谨记科学家的名字和研究脉络。这对我们做研究是非常有帮助的,在我们在做研究的过程中感到困惑时,不会偏离研究的主线;19级硕士研究生张一感恩导师,给了我们更好的起点与平台!这场报告让他意识到传承与学术创新一样重要;20级硕士研究生魏杰表示:科研道路上,导师是我们最重要的引路人,不仅指引我们方向,更重要是一种学术精神的传承。此外,北京大学武际可教授全程参加了此次报告,并发表感言:“难得你(孙博华院士)把环壳的研究梳理得这样系统。环壳的确是薄壳问题中有相当难度的一个实际问题。这对人的求解能力给予各方面的考验。我对薄壳追求的数十年,其中有十来本经典著作都读过。对各种求解方法也都涉猎过,最后结论是,必须借助计算机数值方法求解。在国内开始有计算机的时候便用机器算题。1972年完成的任意旋转壳在任意荷载下的应力分析,后来又解决了任意旋转壳的线性稳定性的计算问题。这些工作的要点在送给你的那本书《分岔问题机器计算方法》书中用一小节作了概略介绍。我想即使到现在,仍然有使用价值。”

主讲人介绍:

孙博华(1963.12~),男,江苏徐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年当选南非科学院院士, 2018年12月回国全职工作,回国前任南非 Cape Peninsul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开普半岛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系终身教授、大学Senate和 Centre for Mechanics and Technology (CMT)主任。现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和首席科学家。

1983年在西安公路学院获得工程学士学位(专业:工程力学),1986年在西安冶金建筑学院获得工学硕士学位(专业:结构力学,导师:黄义教授)并留校任教三个月,1989年6月在兰州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专业:固体力学,导师:叶开沅教授)。1989年6月-1991年7月在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跟随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维教授做博士后研究。1991年-1992年获得荷兰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lft (TUDelft) 的 Research Fellowship 资助在航天工程学院担任 J. Arbocz 教授的 Research Fellow。1992-1993获得德国 Alexander von Humboldt (AvH 洪堡基金会) Research Fellowship 资助在德国 Ruhr University 担任Prof. H. Stumpf 的 AvH Research Fellow(洪堡学者)。1994-1995年获得南非 Foundation for Research Development (FRD) 和 University of Cape Town 的联合资助在南非开普敦大学工学院的 Centre for Research in Applied and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CERECAM) 担任南非科学院院士 Daya Reddy 教授的 Research Associate.

2010年、2018年荣获南非开普半岛技术大学——大学长期服务奖,并获得2017年度研究白金奖;2017年荣获清华大学杰出博士后校友奖;2010年入选海外华人十大新闻人物。曾兼任北京大学工学院访问教授(2010.3-2011.2),现兼任《Advances in Materials and Mechanics》丛书主编、《Acta Mechanica Sinica》编委、《力学进展》编委、中国力学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特邀理事、宁波大学包玉刚讲座教授、国务院侨办经济和科技特聘专家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