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力学技术讲堂第16期-陈小伟教授:“(超)高速穿甲及碰撞的相关研究” 学术报告会成功举办

来源: 作者: 时间:2019-11-23 


                   

孙博华院士主持报告会

2019年11月22日下午4时,“(超)高速穿甲及碰撞的相关研究”学术报告会在土木楼212报告厅举行。本期学术报告会主讲人为北京理工大学陈小伟教授,报告会由南非科学院院士、力学技术研究院院长、首席科学家 孙博华教授主持,我校姚尧副校长、部分骨干教师及研究生参加了本期报告会。

 

                   

赠书合影

                   

陈小伟教授作学术报告

 

报告会伊始,陈小伟教授郑重赠予孙博华院士他近期的著作《穿甲/彻力学的理论建模与分析》。接着,陈小伟教授介绍了他团队的成员以及他早期所从事的一些工作,然后从长杆侵彻的1D/2D模型研究、超高速撞击的材料可压缩性研究、陶瓷靶的侵彻、界面击溃及转变、BMG复合材料长杆弹的自锐穿甲效应、碎片云碎片识别、结构特征及波传播模型、超高速撞击薄板的材料失效与碎片云形态等方面详细向大家介绍了他近期关于(超)高速穿甲及碰撞的相关研究。在有关A-T模型的介绍过程中,陈教授穿插了自己求学的经历并借此向研究生分享了如何寻找课题的心得。陈教授指出,寻找课题对研究生至关重要,在寻找课题时,一定要结合以下三个方面考虑:国家需求,个人兴趣,导师研究方向。在介绍陶瓷靶的侵彻等研究工作时,陈教授着重的讲解了研究过程中模型的建立以及相关计算问题。陈教授强调创新在研究中至关重要,尤其在建模分析问题中,不能重复走别人的老路,要创新性的加入自己的idea,这样才能让自己的研究拥有特色。最后陈小伟教授对今天的报告内容做了总结,并对年轻人提出一些期望。陈教授希望年轻人在努力学习的同时应当志存高远,心系祖国,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随后现场师生对报告内容提问,陈小伟教授认真细致回答了现场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报告的最后,孙博华院士针对本次报告进行总结点评,同时对在座的师生提出期望,希望大家可以从本次报告会中有所认识、有所收获、有所启发,在自己的科研领域做出丰硕的成果。  

 

                  

提问环节

                   

陈小伟教授与现场师生合影留念

陈小伟教授来访期间,到力学技术研究院同孙博华院士和力学技术研究院师生代表进行了交流座谈,同时接受了力学技术研究院的采访并留言“力学新区,茁壮成长”。

                   

合影留念

报告人简介:

陈小伟,男,1967年11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理学士(1989),香港科技大学理学硕士 (1999),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理学博士(2003)。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2),国家首批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3),“万人计划”首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4)。曾获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首批杰出专家(2012),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第12届邓稼先青年科技奖(2010)和第8届于敏数理科学奖(2010),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2012),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014)。

1989.12-2017.01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工作,历任科研室副主任和所科技委副主任。2017.01入职北京理工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目前研究方向:穿甲与侵彻、超高速碰撞及碎片云、毁伤评估等。

长期从事复杂结构力学、结构冲击动力学、穿甲动力学和常规武器战斗部设计的研究,在穿甲/侵彻力学领域已开展了有国际影响的独创性系统研究,工作涵盖深侵彻、金属靶穿甲、弹体响应与失效破坏和战斗部结构分析等,其成果已在国内外同领域产生了较大影响。已取得9项部委级科技进步奖(其中二等奖5项),发表国内外期刊论文140余篇(其中SCI收录近70篇),国内外大会报告和院校邀请报告60余次。

担任工程材料与结构冲击与振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担任Defence Technology副主编,担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tective Structures、《爆炸与冲击》、《振动与冲击》、《兵工学报》、《应用数学和力学》、《含能材料》、《防护工程》和《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担任(或曾经担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北京大学工学院、解放军理工大学冲击爆炸防灾减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安全与防护协同创新中心和中国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兼职博导。